芯片资讯
- 发布日期:2024-05-31 06:59 点击次数:166
持续一年的缺芯大潮还在持续,但它并非一成不变。随着时间推移,各类芯片的紧缺程度逐步分化。到现在,市场由普遍缺货发展为“长短料”的格局。也就是说,有的物料已经不再紧缺,有的仍然紧缺。
部分物料恢复供应,固然好于全面缺货。但对终端来说,凑不齐物料仍无法全力投入生产,相反长料堆积还会对其构成新的威胁。总之,缺芯难关尚未过去,全力生存仍是首要问题。
长短料解决,要指望供应方扩产
说起长短料问题的发源,首先要知道,各类元件由于市场规模、工艺流程、供应链等方面的不同,货期本来就有差别。正常行情下,终端都是按照各类物料的货期有序备货,在保证生产不停顿的情况下尽量少存“呆料”。
但现在的情况是,不少物料备货已经足够,但一些“短料”始终缺乏,从而耽误了终端的生产进程。长短料问题究竟到了什么程度?以全球重要PC品牌惠普为例,统计表明该厂今年第二季度的元器件库存水位高达82亿美元,创近5个季度新高。另外,苹果在10月份也因来自博通、TI的关键物料缺货,造成iPhone减产,交付期限延长。
大如惠普、苹果也受到长短料的影响,对于广大中小规模的终端来说,情况就更是不言而喻。长短料的影响何时能够消散?短期来看,明年第一季度的淡季能够部分缓解。因为春节期间,终端生产大部分停止,元器件需求来到低位,有利于缓解长短料问题的冲击。
但也要注意到,晶圆代工厂持续涨价,预示整体成本压力增加,也标志着市场仍是供不应求,因此淡季并不能使短缺从根本上缓和。只有各代工厂和IDM厂扩产到位,才能彻底扭转供需格局。按照各厂扩产时间表,2022至2023年是新产能大规模开出的时间点,本轮缺芯潮应该会在那时告一段落。可以期待,届时绝大部分物料的行情也将回归理性。
长短料之别,晶圆代工来划分
当前长料与短料都指哪些?可以观察到,不依赖晶圆代工的被动元件、DRAM内存等物料整体上不再紧缺,而出自晶圆代工的MCU、电源IC等仍然短缺。元器件行业发展至今,即便是自有产线的IDM也需要晶圆代工,甚至IDM自己的产线往往只有40nm的水平,要想生产28nm的产品就必须要找晶圆代工厂。
长期以来, 电子元器件采购网 处于晶圆代工业界头部的三星和台积电,持续进行先进制程大战,对成熟制程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,而联电、格罗方德等二线代工厂因成熟制程芯片利润不高,也并没有大规模扩产的动机与能力。实际上,早在本轮缺芯大潮启动之前,成熟制程产能相对不求严重不足的隐患就已存在。
去年下半年疫情高峰之后,电子产业猝然回温,各类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集中爆发,又不巧进入今年之后,局部疫情、气象灾害等因素频繁扰动供应链,造成供需缺口持续扩大,成品芯片和晶圆代工由此具备长期且大幅涨价的基础。
涨价的具体表现形式,主要是代工厂和芯片原厂进行自主调价,但也不乏下游恐慌性备货以及现货市场炒作的成分。多个因素叠加,供需缺口被不断拉大,市场配置物料资源的效率被降低,最终造成严重的缺货涨价大潮。与之相对,不走晶圆代工这条线的被动元件与DRAM供给相对畅通,前者仅在上半年涨价,后者在今年9月由涨转跌,与晶圆代工类物料形成鲜明反差。
市场反常态,终端面临复杂取舍
在长短料态势之下,终端面临复杂取舍问题。光有长料无法生产,但短料成本过高,终端即便花费高价进料投产,其收益可能并不足以覆盖成本。但若不进料生产,一来会错过旺季,二来长料堆积也是负担。
在两难情境下,终端也是想尽办法维持。有的终端手中恰好有一些高价值物料的话,会选择将其抛向市场,以维持现金流。甚至在很多情况下,直接抛料甚至比凑料生产获利更多,这充分反映市场的反常态势。对整个电子产业链来说,大量物料在市场内频繁流转,不能用在产品之上,是巨大的浪费。
市场之后将如何发展?首先还是要认识到,芯片是周期性行业,等到各厂扩产到位,行情最终会复归平衡。值得注意的是,疫情这一突发事件,再加上新能源车等新需求爆发,必然会给行业带来深刻变革。比如说疫情可能会使得终端更重视安全库存,新能源车的兴起也可能会让芯片供应方更加重视成熟制程的营收。这些变化能否变成现实,值得产业链各方拭目以待。
- 变压器设计的16个问题2024-09-02